从 XShell 到 Tabby:玩转这款开源终端


gigigi~
原创
发布时间: 2025-10-25 17:52:36 | 阅读数 0收藏数 0评论数 0
封面
已经入手 Tabby,却还只用来简单连接服务器?这篇 “玩转 Tabby” 指南,带你从 “会用” 到 “用溜” 这款开源终端神器!​ 文章从基础操作入手,先教你快速完成界面定制(主题切换、分屏布局、快捷键设置),让终端颜值和操作效率双提升;再聚焦核心实用技巧 —— 从必装插件推荐(SFTP 文件传输、Docker/K8s 集成、命令补全),到多服务器批量管理(会话分组、配置同步),甚至是隐藏功能挖掘(串行终端调试、Web 版远程使用),每一步都有具体操作步骤,新手也能轻松跟上。
1

初次启动:界面选项与基础配置

一、初次启动:界面初识与基本选项 (图 1)

当你首次启动 Tabby 时,会看到如图 1 所示的欢迎界面,这里包含几个关键的基础配置选项,我们逐一说明:

  1. Language(语言):默认选择 “Automatic”,即自动匹配系统语言。若需手动切换语言,可点击该选项展开语言列表(如图 2 所示)。
  2. Switch color scheme(配色方案):提供 “From system(跟随系统)”“Always dark(始终深色)”“Always light(始终浅色)” 三个选项,可根据视觉偏好选择,图中已选中 “Always dark”,适合偏爱深色界面的用户。
  3. Enable analytics(分析功能):该开关用于统计全球 Tabby 安装量,属于非必要功能,可根据隐私需求选择开启或关闭(图中为开启状态)。
  4. Enable global hotkey(全局热键):默认开启,快捷键为Ctrl+Space,可快速显示 / 隐藏 Tabby 窗口,是提升操作效率的实用功能,建议保持开启。
  5. 进入主界面:点击底部 “Close and never show again” 按钮,即可关闭欢迎界面,进入 Tabby 主终端界面,后续可进行更深入的个性化配置。


二、语言切换:一键设置中文界面 (图 2)

若你更习惯中文界面,可按以下步骤操作:

  1. 点击 Language 右侧的 Automatic 下拉框,展开语言列表(如图 2 所示)。
  2. 滑动列表至最下方,选择 中文(简体)。
  3. 配置完成后,重启 Tabby 即可应用中文界面,后续操作会更贴合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。


完成语言切换后,我们可以对 Tabby 的外观进行个性化定制,让终端界面既符合视觉审美,又能提升操作效率。


四、进入外观设置界面

点击 Tabby 主界面右上角的齿轮图标(设置按钮)(图 3),进入设置面板(图 4 )。

在左侧菜单栏中选择 外观 选项,即可进入外观配置界面(图5、图 6 )。

1.字体与显示优化

在外观设置中,字体 是最直观的定制项:

  1. 字体选择:默认字体为Consolas(图 5),这是一款经典的等宽字体,适合终端命令行显示。你也可以点击下拉框,选择其他等宽字体(如Fira CodeSource Code Pro等,这类字体对代码和命令的显示更友好,还支持字体连字)。
  2. 字体大小:右侧的数字框可调整字体大小(图 5 中为 14),建议根据屏幕分辨率和个人视觉习惯设置,通常 12-16 之间较为舒适。
  3. 连字与粗细:启用连字 开关可开启字体连字功能(适合编程场景,让类似!= =>的符号显示更美观);正常字体粗细 和 粗体字体粗细 可调整文字的视觉重量,按需选择即可。

2.光标与界面细节

  1. 光标形状与闪烁:可选择光标样式(图 5 中有块状、竖线、下划线三种),并通过 光标闪烁 开关控制光标是否闪烁(开启后更易定位输入位置)。
  2. 行间距与备用字体:行间距 可调整终端内文字的行与行之间的距离,避免文字过于拥挤;“备用字体” 则是在首选字体缺失字符时的 fallback 选项,一般保持默认即可。


3.自定义 CSS:深度定制界面风格

若你对前端 CSS 有一定了解,还可以通过 自定义 CSS” 功能(图 6)实现更个性化的界面定制。

例如,输入以下代码可将终端文字颜色改为蓝色:

/* * { color: blue !important; } */

只需将代码填入 自定义 CSS 的输入框,保存后即可实时生效,适合追求极致个性化的用户。


4.基本使用:标签页的打开、关闭与切换

  1. 打开新标签页:点击标签栏上的 “+” 按钮,或使用快捷键Ctrl+Shift+T(如图 7 所示,新标签页可快速启动新终端或连接)。
  2. 关闭标签页:点击标签页上的关闭按钮,或使用快捷键Ctrl+Shift+W
  3. 切换标签页:使用快捷键Ctrl+Shift+Tab(或Ctrl+Tab)切换,也可直接点击标签页进行切换。

这一步能让你快速掌握 Tabby 最基础的界面交互,为后续复杂操作打基础。


2

核心功能:把服务器管理 “玩” 起来

1.会话管理:批量配置远程服务器,分组 + 搜索快速定位

高效管理多台远程服务器,配置和连接 是核心入口,结合截图操作步骤如下:

  1. 操作路径(结合图 1 - 图 4)
  2. 点击左侧菜单栏的 配置和连接(如图 1,进入配置管理界面);
  3. 点击界面右侧的 新建 按钮,展开下拉菜单,选择 新配置(如图 2);
  4. 在弹出的 选择基本配置模板 列表中,选择 SSH 连接(如图 3);
  5. 进入 SSH 连接配置界面(如图 4),填写名称、主机 IP、端口、用户名,并选择身份验证方式(密码 / 密钥 / 代理等),点击 保存 即可创建 SSH 连接。
  6. 功能解析
  7. 分组管理:在 配置和连接 界面中,右键已有 SSH 连接,选择 移动到分组,可创建 测试环境生产环境 等文件夹式分组,几百台服务器也能分类收纳,避免混乱。
  8. 快速搜索:在 配置和连接 界面顶部的搜索框中(图 4 可见),输入服务器 IP、备注名或分组名,可一键定位目标服务器,比翻列表效率提升数倍。
  9. 连接成功(图5)


2. 保险库:加密存储 SSH 密钥,告别 “密码满天飞” (图 6)

担心 SSH 密钥、服务器密码的安全?“保险库” 功能可彻底解决:

  1. 操作路径:点击左侧菜单栏的 保险库。
  2. 功能解析
  3. 首次使用需设置主密码,后续所有 SSH 密钥、服务器密码都会以AES-256 加密方式存储在本地,杜绝 “密码明文存储、多设备泄露” 的风险。
  4. 如需多设备同步,可结合 “配置同步” 插件,加密后将配置推送到 GitHub Gist,实现 “一套密钥,多端安全使用”。


3.终端增强:分屏操作,同时操控多台服务器 (图 7、图 8)

让终端贴合工作流,“终端” 和 “Shell” 设置是关键:

  1. 分屏操作:快捷操作:在终端标签页上右键,选择 “拆分”(或使用快捷键Alt+Shift+D),可横向 / 纵向拆分终端面板;也可通过 “终端→分屏布局” 选择 “2×2 网格分屏”,同时监控多台服务器日志、执行批量命令,效率翻倍。


3

效率拉满:从文件传输到开发场景

1. SFTP 文件管理:拖拽式传文件 + 远程文件夹可视化操作(图 1 - 图 3)

Tabby 内置的 SFTP 功能让远程文件管理变得极其便捷:

  1. 打开 SFTP 面板:连接远程服务器后,点击终端右上角的 **“SFTP” 按钮 **(如图 1 箭头所示),即可展开远程文件目录(如图 2),远程服务器的文件结构一目了然。
  2. 拖拽式文件传输:只需从本地文件夹(如图 3 右侧)拖拽文件到 SFTP 面板的目标路径,就能快速完成上传;反之,从 SFTP 面板拖拽文件到本地,即可实现下载。无需切换第三方工具,在终端内就能完成 “命令执行 + 文件传输” 的闭环操作。


2. 开发环境配置:多 Shell 集成,分屏操控多环境(图 4)

对于开发者,Tabby 可无缝集成多种 Shell 环境(PowerShell、WSL、Git-Bash 等),并通过分屏实现多环境并行操作:

  1. 多 Shell 配置:在 “设置→Shell” 中,可针对不同开发场景(如前端 Node.js、后端 Python、运维 Linux)配置专属 Shell 环境,设置启动命令、环境变量等。
  2. 分屏多环境操控:通过右键标签页选择 “拆分” 或使用快捷键Alt+Shift+D,可将终端拆分为多个面板(如图 4 的多格分屏),每个面板可运行不同的 Shell 环境(如顶部 SSH 连接服务器、中间 WSL 编译代码、底部本地 CMD 执行脚本),同时监控和操作多环境,开发效率翻倍。


3. 快捷键与自动化:常用快捷键清单 + 自定义组合键技巧(图 5 - 图 8)

掌握 Tabby 的快捷键,能让操作效率 “起飞”:

  1. 核心快捷键推荐
  2. 标签页操作:Ctrl+Shift+T新建标签页、Ctrl+Shift+W关闭标签页、Ctrl+Tab切换标签页;
  3. 分屏与面板聚焦:Alt+Shift+D拆分面板、Ctrl+Alt+Left/Right切换聚焦面板;
  4. 复制粘贴:Ctrl+Shift+C复制、Ctrl+Shift+V粘贴;
  5. 全局操作:Ctrl+Space快速显示 / 隐藏终端(全局热键)。
  6. 自定义快捷键:在 “设置→快捷键” 中(如图 5 - 图 8),可对所有操作的快捷键进行自定义,甚至设置 “组合键(Multi-chord Shortcuts)”,比如将 “一键打开 SSH 连接 + 切换到分屏面板” 设置为专属组合键,彻底适配个人操作习惯。


4

插件生态:Tabby 秒变 万能工作台

Tabby 的插件系统是其 “扩展性” 的核心,通过安装不同场景的插件,能让终端工具适配从开发到运维的全流程需求。


1. 必装插件清单:场景化插件推荐

根据不同使用场景,以下插件能直接提升工作效率:

  1. 文件传输与管理
  2. tabby-sftp:终端内嵌入 SFTP 文件管理器,支持拖拽式上传 / 下载文件(前文图 1 - 图 3 已演示),替代第三方 FTP 工具,实现 “命令 + 文件” 一站式操作。
  3. 容器与云原生管理
  4. docker 插件:在插件搜索框输入 “docker”(如图所示),安装后可快速连接 Docker 容器,可视化管理容器启停、日志查看,开发者和运维人员必备。
  5. k8s 插件(tabby-kubernetes):一键连接 K8s 集群,查看 Pod 状态、执行 kubectl 命令更便捷,云原生场景下效率拉满。
  6. 效率与自动化
  7. quick-cmds:快速向单个或所有终端标签发送命令,比如批量向多台服务器执行相同脚本,避免重复输入。
  8. save-output:自动记录终端输出到文件,支持 Markdown 格式导出,便于复盘操作日志或分享命令结果。
  9. 多设备与配置管理
  10. cloud-settings-sync:通过 GitHub Gist 同步 Tabby 的主题、快捷键、服务器配置,多设备办公时 “一套配置,无缝切换”。


2. 插件安装与管理:一键安装 + 按需启用

Tabby 的插件操作极其简单,步骤如下:

  1. 安装路径:点击左侧菜单栏的 **“插件”**,进入插件管理界面(如图,可在搜索框输入插件名)。
  2. 安装操作:找到目标插件后,点击 “获取” 按钮即可自动安装,安装完成后需重启 Tabby 生效。
  3. 启用 / 禁用:在 “已安装” 标签页中,可对插件进行启用或禁用,避免不必要的插件占用性能。
  4. 卸载:若插件不再需要,在 “已安装” 标签页中找到插件,点击 “卸载” 即可彻底移除。


5

进阶技巧:跨设备同步

当你在多台设备(如办公电脑、家用笔记本、开发服务器)上使用 Tabby 时,“配置同步” 能避免重复设置的麻烦;而遇到连接异常、插件报错时,高效的 “故障排查” 能快速恢复工作流。以下是具体实操方法:

一、多设备配置同步:一套配置,多台电脑无缝切换

Tabby 支持多种同步方式,覆盖 “云端自动同步”“手动配置导出”“Web 端跨设备使用”,满足不同场景需求:

1. 核心同步方式:Cloud Sync 插件(推荐)

  1. 操作路径
  2. 进入 Tabby “插件” 界面,搜索并安装 “Cloud Sync” 插件(或 “tabby-cloud-sync-settings”);
  3. 安装后点击左侧菜单栏 “Cloud Sync”,选择同步的云提供商(支持 Amazon S3、Dropbox、GitHub Gist、WebDAV 等,如图所示);
  4. 按提示关联对应云账号(如 GitHub Gist 需生成访问令牌),勾选需同步的内容(会话配置、主题、快捷键、插件列表),点击 “同步” 即可。
  5. 优势:全平台兼容(Windows/macOS/Linux),同步过程自动化,修改配置后多设备实时更新,无需手动传输文件。


2. 轻量同步:GitHub Gist 手动同步

若不想安装插件,可通过配置文件导出到 GitHub Gist 实现同步:

  1. 操作路径
  2. 进入 “设置→高级→导出配置”,将生成的 JSON 配置文件保存到本地;
  3. 登录 GitHub,创建新 Gist,将 JSON 文件内容粘贴进去并保存(设为 “秘密 Gist” 保障安全);
  4. 在其他设备上进入 Tabby“设置→高级→导入配置”,输入 Gist 链接,即可加载全套配置。
  5. 适用场景:偏好手动控制同步节奏,或仅需偶尔跨设备迁移配置的用户。


3. 便捷补充:Web 版 Tabby 跨设备使用

Tabby 还提供 Web 版(需配合云端同步),无需在设备上安装客户端即可使用:

  1. 操作路径:访问 Web 版入口(需提前在云端同步配置),登录关联的云账号(如 GitHub),即可直接调用同步后的会话、主题和插件,甚至支持通过浏览器访问本地串口(如调试嵌入式设备),适合临时使用他人设备的场景。


6

效果示例:Tabby 安装 neofetch

1. 安装 EPEL 源(为 CentOS 7 提供额外软件包支持)

sudo yum install epel-release


2. 添加 neofetch 专属软件源

curl -o /etc/yum.repos.d/konimex-neofetch-epel-7.repo https://copr.fedorainfracloud.org/coprs/konimex/neofetch/repo/epel-7/konimex-neofetch-epel-7.repo


3. 安装 neofetch

sudo yum install neofetch


4. 运行 neofetch 查看效果

neofetch


拓展说明(主题与云服务器的关联)

  1. 主题配色:neofetch 的 ASCII 艺术和颜色可通过 外观、配色方案 或 修改配置文件(如 ~/.config/neofetch/config.conf)自定义,截图中的彩色风格是个性化设置的体现。
  2. 云服务器适配:该演示在云服务器(CentOS 7 环境)上完成,neofetch 能精准识别并展示云主机的硬件、系统信息,是运维和开发者快速了解服务器状态的实用工具。
阅读记录0
点赞0
收藏0
禁止 本文未经作者允许授权,禁止转载
猜你喜欢
评论/提问(已发布 0 条)
评论 评论
收藏 收藏
分享 分享
pdf下载 下载
pdf下载 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