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ofetch终端信息展示(上)

Neofetch介绍

Neofetch:基于 Bash 的轻量系统信息工具
Neofetch 作为一款经典的终端系统信息工具,凭借 “ASCII 艺术 + 结构化数据” 的直观呈现方式,曾是 Linux、macOS 用户快速查看设备信息的首选。其核心优势不仅在于简洁的交互体验,更源于基于 Bash 的轻量化架构与极强的跨系统兼容性—— 即便 2024 年官方宣布项目归档停止维护,它至今仍能在多数新旧系统中稳定运行。
一、项目生命周期:从诞生到 “平稳退场”
Neofetch 的项目历程折射出轻量工具的典型发展路径:以解决 “传统命令行信息杂乱” 为核心需求诞生,凭借稳定体验成为行业标配,最终因维护者个人选择停止更新,但依托技术特性保持长期可用性。
- 诞生与成长:项目首次代码提交于 2015 年 12 月,核心目标是 “用一行命令整合系统关键信息”—— 当时用户需手动执行
uname -r
(内核)、free -h
(内存)、lscpu
(CPU)等多个命令,信息分散且可读性差。Neofetch 通过 Bash 脚本将这些数据聚合,搭配发行版专属 ASCII logo,迅速成为 Linux 社区的 “装机必备工具”,支持的发行版 ASCII 图案从最初的数十种扩展到 150+。 - 停止维护与归档:2024 年 4 月,官方将 GitHub 仓库标记为 “归档” 状态,此时距离最后一次主分支代码更新已过去近 3 年(2021 年 12 月)。据社区信息,维护者因长期承担代码更新、兼容适配、社区反馈处理等工作,叠加技术行业的压力,选择转向更轻量化的生活方式(网传 “回家种地” 是对其脱离技术职场的调侃)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归档” 并非 “废弃”——Neofetch 的核心功能完全依赖类 Unix 系统的基础命令(如
uname
、sw_vers
),这些命令数十年未发生核心变化,因此即便停止更新,它仍能在现有系统中正常运行。 - 生态地位延续:尽管后续有 FastFetch 等继任者,但 Neofetch 的 “低门槛” 优势仍未被完全替代 —— 无需编译、配置文件直观、命令逻辑简单,对新手或追求 “即用即走” 的用户而言,仍是更友好的选择。
二、技术基底:以 Bash 为核心的轻量化设计
Neofetch 最显著的技术特征是完全基于 Bash 脚本开发(要求 Bash 3.2 及以上版本),而非 C/C++ 等编译型语言。这种设计直接决定了它的 “零编译依赖”“跨系统适配便捷”“易修改定制” 三大优势,也是其兼容性的核心来源。
1. Bash:运行基础与版本要求
Bash(Bourne Again Shell)是类 Unix 系统的默认 shell 之一,几乎预装于所有 Linux 发行版、macOS(截至 macOS 14 仍保留 Bash 3.2,需手动升级更高版本但不影响 Neofetch)。Neofetch 通过#!/usr/bin/env bash
指定解释器,确保在有 Bash 的环境中直接运行,无需额外安装运行时或编译步骤。
用户可通过bash --version
检查本地版本,例如在 macOS 终端输入该命令,若显示 “bash 3.2.57 (1)-release”,即可正常运行 Neofetch—— 这也是它能适配老旧系统(如 Debian 8、CentOS 7)的关键:这些系统虽未更新内核或软件库,但 Bash 版本仍满足最低要求。
2. 脚本结构:清晰的模块化设计
Neofetch 的核心脚本(约 1.1 万行)采用 “函数化 + 模块化” 设计,可读性强,即便新手也能通过修改脚本或配置文件定制功能。其核心逻辑可拆解为三部分:
- 系统信息获取函数:通过封装基础命令,提取不同系统的硬件 / 软件数据。例如
cache_uname()
函数调用uname -srm
获取内核名称、版本和机器架构,同时针对 macOS 做特殊处理 —— 通过sw_vers
命令和解析SystemVersion.plist
文件,修正 macOS 对版本信息的特殊上报逻辑(避免因系统环境变量导致的版本显示错误)。 - 配置文件关联逻辑:默认读取
${HOME}/.config/neofetch/config.conf
配置文件,该文件同样采用 Bash 语法(如memory_percent="off"
、print_info()
函数定义),用户无需学习新语法,直接用vim
或文本编辑器修改即可控制显示内容(如注释info "Kernel" kernel
隐藏内核信息)。 - ASCII 图案渲染模块:内置 150 + 发行版的 ASCII 文本数据,通过判断系统发行版(如读取
/etc/os-release
)自动匹配对应的图案,也支持通过--ascii_distro
参数手动切换,渲染逻辑仅依赖终端的字符输出能力,无额外图形库依赖。
3. 无编译优势:即装即运行
由于基于 Bash 脚本,Neofetch 无需编译即可执行 —— 用户从软件包管理器安装后,终端输入neofetch
就能直接运行,这与 C 语言开发的 FastFetch 形成鲜明对比(FastFetch 虽性能更强,但部分旧系统需手动编译依赖库)。这种 “零编译成本” 让它在服务器、旧电脑等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也能流畅使用,例如树莓派 Zero(ARM 架构)安装后,运行耗时仅 0.3-0.5 秒,几乎无延迟。
三、跨系统与跨版本:兼容性覆盖与表现
Neofetch 的兼容性体现在 “横向跨系统” 与 “纵向跨版本” 两个维度 —— 不仅支持 Linux、macOS 等主流类 Unix 系统,还能适配从老旧发行版到最新系统的各类版本,核心原因在于其依赖的 “基础命令生态稳定性”。
1. 主流操作系统适配(横向兼容)
Neofetch 对类 Unix 系统的适配几乎全覆盖,不同系统的安装与运行逻辑高度统一,仅需根据包管理器调整安装命令:
注:Neofetch 不支持原生 Windows(如 CMD/PowerShell),但可通过 WSL 间接在 Windows 中使用;若需原生 Windows 支持,需选择其继任者 FastFetch。
2. 旧系统与低配置设备适配(纵向兼容)
Neofetch 对老旧系统的兼容性极强,即便在 2016 年发布的 Debian 8(Jessie)、CentOS 7 等停止官方支持的系统中,仍能正常安装运行 —— 核心原因在于:
- 依赖的基础命令(
uname
、free
、cat
、grep
)在这些旧系统中已固化,数十年未发生语法变化; - Bash 3.2 版本早在 2006 年发布,旧系统的 Bash 版本普遍满足最低要求;
- 脚本无动态库依赖,无需担心 “旧系统缺少新库” 的问题。
例如在 Debian 8(内核 3.16)的物理机上,安装 Neofetch 后运行,仍能准确显示 CPU 型号(如 “Intel i5-6500”)、内存使用(如 “2GiB / 8GiB”),仅 ASCII 图案库未更新到最新发行版(如无 Manjaro 2023 年后的新 logo),但核心功能不受影响。
3. 软件包管理器的全平台支持
Neofetch 被纳入几乎所有主流 Linux/macOS 的官方软件源,用户无需手动下载脚本或处理依赖,直接通过系统自带包管理器安装即可,这进一步降低了使用门槛:
- Linux 方面:Ubuntu universe 源、Debian main 源、Arch community 源、Fedora updates 源均包含 Neofetch,版本统一为 7.1.0(最后维护时的稳定版);
- macOS 方面:Homebrew 官方源直接收录,安装后自动配置环境变量,终端输入
neofetch
即可运行。
四、停止维护后的兼容性延续:为何仍能 “服役”?
尽管 Neofetch 已停止维护近 3 年,但至今仍是不少用户的首选工具,核心在于其 “兼容性护城河”—— 依赖的技术栈(Bash + 基础命令)具有极强的稳定性,无需后续更新即可适配新系统:
- 新发行版(如 Ubuntu 24.04、macOS 14 Sonoma)的基础命令语法未变,Neofetch 仍能准确提取系统信息;
- 新硬件(如 Intel 14 代 CPU、Apple M3 芯片)的识别依赖
lscpu
、sysctl
等系统命令,这些命令由硬件厂商与系统开发商适配,Neofetch 无需额外更新即可同步识别; - 配置文件逻辑稳定,用户之前定制的
config.conf
(如隐藏内存百分比、自定义 ASCII 图案)可直接在新系统中复用。
唯一的局限性是 “新发行版 ASCII logo 缺失”—— 例如 2023 年后发布的 Linux 发行版(如 Linux Mint 21.3)的专属 ASCII 图案,Neofetch 无法识别,但用户可通过--ascii_distro
手动指定现有图案,或加载自定义 ASCII 文件弥补。
Neofetch 安装

多发行版适配
Neofetch 支持主流 Linux 发行版,以下为不同系统的标准安装命令:
发行版:Ubuntu/Debian
安装命令(-y自动确认安装):
发行版:Arch Linux(需先确保 pacman 仓库同步)
安装命令:
发行版:Fedora
安装命令(-y自动确认安装):
发行版:openSUSE
安装命令:
发行版:macOS
安装命令:
发行版:centOS
安装命令:
查看默认效果

默认运行:显示 ASCII 图案 + 完整系统信息(最常用):
运行后效果解析(以 Ubuntu 为例):
- 左侧:Ubuntu 默认红色 ASCII logo,辨识度极高;
- 右侧:自上而下显示系统信息 “用户名 @主机名”(标题)、OS 版本、设备型号、内核、运行时间、已安装包数量、Shell、分辨率、桌面环境(DE)、窗口管理器(WM)、CPU、GPU、内存等信息;
- 底部:8 个颜色块,对应当前终端的主题配色(如 Ubuntu 终端默认的橙色、灰色系)。
Neofetch 版本

查看当前 Neofetch 版本(如 7.1.0),确认是否为最新版:
查看所有参数手册(含官方详细说明,遇到问题可优先查阅)
内置ASCII图案

Neofetch 内置150 + 种主流发行版的 ASCII 艺术图案(如 Arch、Fedora、Debian、Manjaro 等),即使当前系统是 Ubuntu,也能临时切换为其他发行版的 logo(系统信息仍为当前系统的真实数据,仅视觉装饰变化)。
AIX | Antergos | Alpine | AlterLinux | Amazon |
Anarchy | AOSC OS/Retro | ArchStrike | antiX | Arch |
Android | ArchCraft | ArcoLinux | ArchBox | ARCHlabs |
AOSC OS | BlankOn | BlueLight | ArchMerge | Bedrock |
BLAG | BunsenLabs | CentOS | Artix | Bitrig |
BSD | Carbs | Chrom | Arya | bonsai |
CRUX | Chapeau | Clear_Linux | Bodhi | ChaletOS |
Endless | ClearOS | Container_Linux | Chakra | Condres |
FreeBSD | Cucumber | dahlia | Clover | Deepin |
FreeMiNT | DarkOs | Exherbo | Debian | Devuan |
Frugalware | EndeavourOS | GalliumOS | DesaOS | Drauger |
GNOME | gNewSense | Huayra | DragonFly | Elementary |
Hyperbola | GNU | Itc | Fedora | Feren |
KSLinux | Haiku | janus | Garuda | Gentoo |
LangitKetujuh | Hash | Kogaion | Grombyang | Guix |
LinuxMint | iglunix | LEDE | Kali | IRIX |
LMDE | Kubuntu | Lunar | KDE_neon | Kibojoe |
Manjaro | Lubuntu | Maui | LFS | Korora |
Namib | MagpieOS | MX_Linux | macos | LibreELEC |
Neptune | Mandriva | Netrunner | Mer | Linux_Lite |
Nurunner | NetBSD | OBRevenge | Nitrux | Minix |
OpenStage | NuTyX | osmc | OpenBSD | openEuler |
openSUSE | OpenWrt | Parsix | OpenIndiana | OpenMandriva |
Parabola | Parrot | Pentoo | openSUSE_Tumbleweed | openSUSE_Leap |
Pardus | Pengwin | Porteus | Oracle | PacBSD |
Peppermint | popos | Qubyt | PostMarketOS | Radix |
Pisi | Puppy | Reborn_OS | PuffOS | Raspbian |
PureOS | Qubes | Redhat | Quibian | Regata |
Rosa | Redcore | Regolith | Refracted_Devuan | Scientific |
SharkLinux | Sabayon | Sailfish | SalentOS | SmartOS |
Sparky | semc | Slackware | Septor | Ubuntu-Budgie |
Ubuntu-MATE | Siduction | Source_Mage | SliTaz | Ubuntu-GNOME |
VNux | Star | SteamOS | SunOS | Venom |
windows10 | SwagArch | Tails | Trisquel | instantOS |
Apricity | TeArch | Ubuntu | TrueOS | Live_Raizo |
BlackArch | Void | Xubuntu | Univention | Mageia |
Calculate | Windows7 | GoboLinux | Zorin | OS Elbrus |
Cleanjaro | EuroLinux | KaOS | Crystal Linux | PCLinuxOS |
DracOS | Funtoo | NixOS | LaxerOS | Proxmox |
Redstar | SereneLinux | openmamba | Obarun | t2 |
sabotage | Ubuntu-Studio | XFerience | Solus | Ubuntu-Cinnamon |
命令格式
neofetch --ascii_distro <发行版名称>
(注:发行版名称需为小写,如arch
而非Arch
,可通过neofetch --help
查看支持的所有发行版)
显示内置其他ASCII Logo












系统信息的 “真实性” 与简单隐藏

1. 信息真实性说明
Neofetch 显示的OS 版本、内核、CPU、内存等硬件 / 系统数据均为真实信息,无法直接通过工具参数修改(除非篡改系统核心文件,操作风险高,不建议普通用户尝试);仅左侧的 ASCII 图案为 “视觉装饰”,可自由切换。
2. 基础信息隐藏:--disable 参数
若需临时隐藏某类敏感 / 冗余信息(如不想展示内核版本),可使用--disable <信息项>
参数,常用场景示例:
命令示例 | 说明 |
neofetch --disable os | 隐藏 “操作系统名称”(如 Ubuntu 24.04) |
neofetch --disable kernel | 隐藏 “内核版本”(如 Linux 5.15.0) |
neofetch --disable memory | 隐藏 “内存使用信息” |
neofetch --disable all | 隐藏所有系统信息,仅保留 ASCII 图案 |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