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设计完成的方向盘 3D 模型导入切片软件(如 Bambu Lab 切片界面),图1中呈现模型导入后的初始状态,方向盘模型完整铺陈于打印平台,此时需确认模型摆放方向与平台适配性,确保无悬空或碰撞风险。
随后进入切片流程(图 2 为切片后预览效果):软件将模型按打印参数(如层高、填充率)分层解析,生成打印机可识别的路径代码。
这步骤是打印完成后的,拿在手里展示大小
3D 打印完成后,得到手掌大小的方向盘实体。灰色打印件完整还原三辐条结构与中心圆盘造型,表面层纹均匀可控,尺寸精准匹配建模预期。此时需重点校验方向盘轮缘直径、辐条厚度、中心安装孔位的实体精度。
图中红色圈出的方向盘背部孔位,是建模阶段预留的编码器轴适配接口。
将 3D 打印完成的方向盘背部孔位(第三步预留的编码器轴接口)对准编码器转轴,缓慢插入并确认轴与孔的刚性连接—— 此环节需保证方向盘转动时,编码器转轴能同步无虚位旋转。安装后轻转方向盘,校验转动顺滑度与连接稳定性:若出现卡顿或松动,需重新调整孔轴配合精度(如通过打磨孔壁、增加衬套等方式优化)。
这段代码运行于 Arduino 平台,核心作用是实时捕捉编码器 AB 相的电平变化,判断方向盘旋转方向(顺时针 / 逆时针)并累计计数,最终通过串口将计数结果输出至上位机
将装配完成的测试方向盘接入欧卡 2 运行环境,实际转动 3D 打印方向盘,观察游戏内卡车转向与硬件操作的同步性。此环节通过 “物理转动→编码器信号→游戏反馈” 的全链路验证,直观校验编码器灵敏度是否匹配欧卡 2 的转向逻辑 —— 若游戏内卡车转向角度、回正速度与方向盘操作精准对应,说明前期建模、打印、装配及代码调试均达预期;若存在延迟或角度偏差,则需回溯优化编码器参数或机械配合精度,为最终欧卡 2 专用方向盘的功能落地提供实测依据。